【TEDtalk 選物 no.6】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⋯⋯嗎?
關於培養技能,我們熟悉的故事版本是神童們從小展現異常成熟的技術,三歲八歲就開始高度密集訓練,當眾人都還在大學摸索人生起點時,他們已經達到成就高峰,我們羨慕他們的人生就像羨慕提早交卷還考滿分的同學,我們盯著他們在外頭奔跑跳耀的身影,每個人都想提早離開教室。
但那些提早交卷的同學們在離開學校後是否一樣讓人羨慕呢?
🏊🏻 🏊🏻♀️ 🏊🏻 🏊🏻 領先的人不一定堅持到最後
經濟學家Ofer Malamud研究了英國與蘇格蘭高等教育的差異後發現:
相較之下英國學生是early specializer(大學教育要求學生要針對 #專一領域 培養知識技能)
蘇格蘭學生是late specializer(大學教育允許學生先多方嘗試 #不同領域 )
early specializer雖然畢業後明顯起薪比較高,但這樣的優勢只維持了大約六年,之後late specializer的薪資水準也會追趕上來,而且late specializer接著會擁有更高的match quality(較不容易轉職或放棄選擇的專門領域)
對於late specializers而言,學習的初期表現雖然不一定出眾,但這段廣泛接觸不同事物的嘗試期(sampling period)是他們日後 #專一 的關鍵所在
“The early specializers jump out to an income lead because they have more domain-specific skills. The late specializers get to try more different things, and when they do pick, they have better fit.”
🏊🏻♀️ 🏊🏻 🏊🏻♀️ 🏊🏻♀️ 領先的人不一定能夠學習變通
雖然early specializer通常因為刻意練習的時間多過其他人,容易在青年時期就達到專家等級,但late specializer卻也因為能在起步時期嘗試多種不同挑戰,因此更容易在不同領域中發展出應對的策略。
如果說early specializer的強項是在kind learning environment(規則條件固定,例如各種運動比賽或學科考試)中成為頂尖,那麼late specializer則是適合在wicked learning environment中變通(規則條件無定律,例如生活選擇與商業競爭)。
在起跑點上領先的人,擁有時間優勢,提早享受榮耀光環
但我們也應該多傳頌 #慢起步 的故事,多去挖掘讓人喜愛崇拜的人,一開始多麼 #三心二意
例如艾靈頓公爵、例如馬友友、例如Roger Federer
#語言選物 #TEDtalk選物 #慢起步